百年变局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0-30

 “百年变局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端研讨会

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20211016-17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和同济大学主办,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和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战略论坛暨“百年变局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四平校区成功召开。

此次高端研讨会汇集了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外交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50多家学术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百年变局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多元的观察维度,分析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百年变局背景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及其所涉及的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议题。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主任金鑫教授和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教授出息开幕式并致辞,此次论坛的开幕式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

吕培明副校长在欢迎辞中表示,同济大学在历史上也拥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传统,而在21世纪的同济文科布局总体背景下,政治学学科也日益成为同济文科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当前,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和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正着重打造“中国战略”的品牌方向,并在此次基础上持续组织“中国战略论坛”,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在这个层面上,此次高端论坛所围绕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疑是值得我们回顾、适应和思考的重大战略议题,诸多专家学者的互动讨论一定可以为与会者带来一场精神盛宴。

金鑫主任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肯定了同济大学在中国战略研究方向的聚焦与着力,并希望各地学者能够从内外两个大局联动、内政外交互动的角度合力攻关破题。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的“战略之问”和“外交之问”,并认为当今形势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应统筹思考以下四对关系:(1)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在研究国际问题的时候,需要从内外两个大局联动的角度来考量政策提出的“分寸”和“尺度”的把握;(2)处理好历史和现实的关系。研究好昨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和明天的中国承继关系,对于我们在世界乱局和变局中科学判断时代大势、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具有重要的意义;(3)关注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我们需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话语体系,把我们的道路、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连贯起来,把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与推动世界各国一起走和平发展道路连贯起来,把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连贯起来;(4)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此次高端论坛也是学界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座谈会和研讨会,也是进行形势研究和战略谋划的重要会议。

开幕式结束后,此次高端论坛进入主旨演讲环节,主旨演讲分别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主任金鑫教授和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

首先,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教授以“从WTOCPTPP: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为题谈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未来三十年将决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力量对比和分化重组。在此次基础上,他主要就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历史回顾,并且对中国为什么要申请加入CPTPP予以现实分析,从而进一步强调了当前经济贸易领域的全面性、进步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周汉民教授最后指出,基于WTO的历史经验,中国在加入CPTPP的进程中要当机立断、关注美国以及凝聚人心。

辽宁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戴玉林教授以“RCEP下打造东北开放新前沿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在讲话中指出,RCEP为中国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参与更大范围的自由贸易带来了新机遇。以此为背景,东北地区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方面具有区位优势、政策红利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传统合作优势。相应的,RCEP可以在释放东北地区与日韩经贸合作的潜力、激发东北地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活力、形成东北地区产业链与供应链叠加发展的合力以及提升东北地区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动力等方面为东北的开放姿态提供新机遇,同时也会相应的产生竞争层面的新挑战。有鉴于此,东北地区应当借势RCEP加强地区间内部协作,提升对外开放的整体竞争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做优对外开放的走廊通道;聚焦高端产业发展,优化对外合作的产业结构布局;聚力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对外合作的魅力、吸引力。

新华社原副社长、新华网创办人周锡生教授重点谈及了“从中美关系看中国外交定力”的相关议题。他认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大的变局就是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中美关系已经成为当下世界最为关注、最为重要、最为复杂、最为敏感的关系。当前,世界各国各种组织机构、各种舆论都在密切关注和分析“中美关系”。与此同时,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对外关系和对美斗争中又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略定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对美关系谋划始终运用战略思维、强调战略思维、坚定战略思维、深化战略思维以及牢牢把握战略思维,展现出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徐步大使在题为“习近平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主旨演讲中谈到,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从中国、世界、实力对比、制度和文明五个维度予以深刻理解。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高瞻远瞩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无疑回答和解决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在此基础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成为应对跨国性问题、化解全球性危机的必由之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国际社会形成应对这些跨国性、全球性挑战的价值基础。相应的,习近平外交思想为破解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引领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实现了历史使命与时代潮流的高度统一,民族精神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中国气派与世界情怀的高度统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全国政协常委贾庆国教授以“崛起中的中国与外交的选择”为题指出,崛起中的中国具有身份和利益在多方面存在着双重性和矛盾性、崛起速度很快以及在文化、制度和治理方式上比较独特等基本特点,而这三个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对外关系、并给中国开展外交提出一些全新的和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只有让世界对中国崛起放心,中国的崛起才有可能实现、才能够更好、更快的实现。相应的,崛起中的中国需要调整与其它国家的交往方式以及现行的对外交流管理模式,从而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维护国际秩序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聚焦“未来30年中国国际战略的变与不变”谈及了相关见解。他认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潮流处于变化趋势,而“和平与发展”的概念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战略的机遇和风险也有所改变,而两者用呈现出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最后,中国的国际战略本身也有其“变”和“不变”,而外交的原则、方针和策略也都在变与不变之间发生作用。因此,中国国际战略需要思想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未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少将以“世界变局下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为题,聚焦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与前景,探讨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战略。他在演讲中指出,中美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的比较变化,尽管现在中美关系持续下滑,可能还是会重新归于必要的协调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都需要在世界变局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因为“变局”的本质就是国际体系已经处在超载的状况,而中美关系始终是这个变局的组成部分,而非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与此同时,大国的竞争归根究底还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比拼,而如何处理共同认知与自主协调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国家治理的重要命题。在此基础上,中美关系的未来未必取决于美国的战略选择,或许更取决于中国的战略选择。面对变化的世界与外部的深度调整,中国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强调间接路线,并逐渐争取战略主动。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教授围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排序与多目标决策”的主题谈及了中国复兴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平衡问题。他认为,在外交决策的过程中,中国必须进行战略方向性的再确认——既要考虑战略排序的问题,也要进行多样化目标的综合平衡。而在多目标决策过程中,需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底线思维和不确定性,并据此制定相对的综合平衡方案。在此基础上,中国外交的目标排序也要遵循紧迫性、重要性、可行性与合理性进行综合平衡,并据此进行战略规划、安排战略资源、协调战略目标,避免过犹不及和战略透支,长期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为实现中国发展的总目标做出科学的抉择与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教授重点探讨了“欧盟对华政策变化与中国对欧外交”的相关问题。他在演讲中表示,欧美关系正处于70年未有之大变局,并呈现出以下三种未来的可能性:欧美由于战略重心异化而渐行渐远;欧美为对冲中国而重振联盟;美国重新组织全新的联盟体系——这三种可能性的发生概率值得学者深入研究,其原因在于它直接关涉中国对欧外交的走向。冯仲平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对欧外交应当重视中美欧三边关系;中国与欧洲发展不能只谈利益,也要强调规则和秩序;最后,中欧或许也进入了某种程度的“竞争”时代,要对相关问题有所前瞻与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以“提升周边外交地位、构建大周边命运共同体”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自2013年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会议至今,国际形势(特别是中美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有所放缓而区域化的态势则有所增强。根据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能否处理好周边是大国崛起的关键。所以,周边应当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得到更高的重视。王健研究员就此指出,中国应该处理好中日韩的三边关系;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周边关系相结合,将周边打造成新发展格局产业链的关键节点;要以疫情等非传统安全作为切入,提供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的公共产品;加强人文交流,寻找东亚文化的共同基础,推进构建周边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旨演讲环节结束后,参与此次高端论坛的8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来到三个分会场,围绕不同的议题进行思想碰撞和深入交流,提出了诸多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真知灼见。

第一分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外交理论”的讨论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C501会议室举行,相关分议题讨论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全国政协常委贾庆国教授和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立平教授主持。其间,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教授讲述“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理论贡献”,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讲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对非交往的理念与实践”,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际观察》主编郭树勇教授讲述“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国际传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讲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须隆教授讲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进展及其启示”,《世界政治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田野教授讲述“百年变局下重识礼治秩序”,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向红教授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新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立平教授讲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阮建平教授讲述“资源适配与布局互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秀军研究院讲述“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战略思考”,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副院长钟振明教授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多边外交理念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阎德学教授讲述“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王明国教授讲述“习近平对全球治理的价值重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杰进教授讲述“中国推动新兴领域全球治理改革的战略路径”,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李虎助理教授讲述“政治共同体视角下中华民族概念体系的理论探索”,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刘笑阳助理教授讲述“新时代中国的共同利益论与大国责任论”。

第二分议题“百年变局与中国外交实践”的讨论在同济大学衷和楼1802会议室举行,相关分议题讨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少将唐永胜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教授主持。其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讲述“知往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百年经验与未来启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教授讲述“百年变局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讲述“传染病、大国兴衰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余丽教授讲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互动对外交决策影响及中国战略选择”,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庞金友讲述“场域变迁与议题重构:大变局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与策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副院长王达教授讲述“新时代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国发智库研究院执行院长沈刚研究员讲述“新形势下中国对外战略布局的几点建议”,同济大学国家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同济大学基地副主任李舒教授讲述“加快构建中国叙事框架、破解西方污名化的思考与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系主任宋伟教授讲述“从位置现实主义理论看中国外交的位置性目标”,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汪仕凯教授讲述“新中心国家:中国在百年大变局中的战略定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黄琪轩教授讲述“打造未来中国海外技术联盟的历史参照”,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杨攻研教授讲述“大国竞争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外交影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全球治理研究所鲁传颖研究员讲述“数字时代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王传兴教授讲述“新形势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面临的美国对华战略挑战”,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孙敬鑫副研究员讲述“面向未来的中国外交新方针、新理念、新范式”,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博士后、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曹俊金副教授讲述“百年变局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战略思考”,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吴笛助理教授讲述“中国特色的大国公共外交:对外传播中的非语言维度”。


第三分议题“中国大国关系与周边外交”的讨论在同济大学逸夫楼103会议室举行,相关分议题讨论由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教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刘洪钟教授主持。其间,《世界经济与政治》副主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进研究员讲述“新时期中美关系新模式思考”,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志雄教授讲述“中美网络关系的国际法维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讲述“新时代中国外交中的美国因素”,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院长张杰教授讲述“莫迪政府强化印美关系的动因、限度及我国对策”,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副院长、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讲述“百年变局下中国对欧战略”,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外国语学院伍慧萍教授讲述“德国大选后的中德关系和政党外交展望”,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刘丰教授讲述“大国与周边:互动模式与变化机制”,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仇华飞教授讲述“习近平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研究员讲述“从周边国家的对华认知析中国国际形象塑造”,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陈小鼎教授讲述“价值感召力与周边外交的新拓展”,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刘洪钟教授讲述“中美日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性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研究员讲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的东北亚新战略”,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院长助理兼外交系系主任吕蕊副教授讲述“百年变局下的中美欧三边关系”,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宋黎磊教授讲述“欧亚互联互通的可持续发展维度:中国理念与愿景”,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万晓助理教授讲述“大国竞争新范式?辽宋经验对‘竞争伙伴关系’的启示”。

在此次论坛的闭幕式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主任金鑫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唐永胜教授以及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院长门洪华教授分别致辞,闭幕式由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副院长钟振明教授主持。

金鑫主任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来到同济大学发表慧见表示感谢,认为此次高端论坛兼具前瞻和深刻,新观点扑面而来,思想火花四溅,体现出专家学者们的专业性以及学界浓厚的家国情怀。在此基础上,他期盼大家将这一高端论坛共同打造好、呵护好,使其既成为知名专家分享论断的平台,也能够成为学术新锐的发表观点的舞台,并且欢迎与会的专家学者都能和主办方一起结成紧密性和战略性的伙伴关系,共同针对百年变局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议题展开持续的讨论与交流。

唐永胜少将首先对主办方团队的努力表示感激,并且对专家学者的贡献表达了谢意。他认为,此次论坛的知名专家和学术新锐都能贡献高质量的研究,并且很好地聚合了理论研究和现实探讨,达到了学术研究的关键统一。在这一过程中,与会专家们呈现出了国际关系学界发展与研究的高水平,而这样的论坛和探讨理应在未来继续走向深入。

门洪华院长在致辞中感谢了各位专家学者对同济大学的厚爱,并对中联部和国防大学的支持致以感激,并对组织参与此次会议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了谢意。门洪华院长指出,伴随着中国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完成,我们进入了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在这一征程开局之初,如何对中国外交进行总体布局、如何对中国的战略进行全面研究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议题。展望未来,同济大学的战略研究团队仍然希望在中联部的带领与合作之下,可以同学界同仁共襄盛举,将学术探讨和政策研究推向新的更大的成功。


20211027日上午,在门洪华院长和中联部研究室形势处齐炜处长的共同主持下,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贾庆国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会组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世界冠军杨扬女士,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教授,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者、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须隆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研究员,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阮建平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教授,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刘洪钟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汪世凯教授等参加了题为“面向未来的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内部研讨会,就面向未来的中国外交新方针新理念新范式、面向未来的中国战略新布局、面向未来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构建新型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关系等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