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上海市社联2024年度合作项目(青年学者学术活动)
“现代化进程中的治理与战略: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
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9日,由同济大学、上海市政治学会主办,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中国战略研究院承办的上海市社联2024年度合作项目(青年学者学术活动)——“现代化进程中的治理与战略: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衷和楼1802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华东理工、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名青年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治理与战略”展开了一整天的热烈研讨。
大会开幕式由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政治学系系主任孙磊教授主持。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党委书记蔡三发教授致欢迎辞,对上海市社联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上海政治学领域的学科发展表示美好期待,并祝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市社联学会管理处二级主任科员李玮琦老师代表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对社联的基本情况、学会专项项目开展情况、本次活动的举办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合影留念后,会议进入研讨环节。
第一单元研讨主持人为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政治学系副系主任、预聘副教授周光俊。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易承志以数字化转型如何驱动超特大城市韧性治理?——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构型理论的组态分析》为题作相关发言。易承志教授搭建了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构型理论两个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将数字化转型和城市韧性放入不同维度的分析框架,通过对21个超特大城市案例的量化研究和定性比较分析,他的研究致力于通过进一步打开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挥协同作用的“黑箱”,从而丰富对数字化转型与城市韧性之间关系的探讨和现实解读的理论关照。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殷之光进行题为《通往国际主义秩序的政治:中国全球南方观念与实践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分享。殷之光教授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对“今天中国国际秩序研究的问题意识从何而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回应,并指出当下中国对全球南方的关注,不单是对我们应当“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问题的探索,也是对我们应当“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依托谁来建设这个世界的回答;一个通往没有霸权的,面向未来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国际主义秩序,就在这个全球南方的运动中实现着自我的创生。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周建勇以《政党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历史演进与比较优势》为题进行相关发言。通过比较,周建勇教授总结了现代化的中国模式的独特优势:以强政党凝聚社会,为现代化提供了强力的组织基础;以政治优势以及渗透能力,确保政令集中统一;以长期执政的制度优势,将顶层设计、长远目标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战略安排、时间表、路线图;以根本宗旨、初心使命,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刘笑言进行了题为《当代中国妇女工作的跨部门协同机制研究——基于S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案例分析》的分享。她以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作为案例,介绍了妇女工作跨部门协同的党政结构,分析了妇女工作跨部门运行的党政协同机制,包括压力传导机制、连带动员机制和文化协同机制等。最后,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她通过“结构-功能”的分析框架对党政协同的妇女工作模式进行了总结。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预聘副教授魏程琳以《赋权协作:项目资源进村中国家社会何以相互增能》为题进行了相关发言。在国家输入项目资源建设乡村的时代背景下,他关注到乡村项目制治理内卷化的现象,并通过案例研究提出项目治理的不同类型及相互转化模式,指出:“在大力推进政社协作式项目制的同时,应适度约束行政机制向社会领域蔓延,充分发挥社会机制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效能,实现项目制的基础建设、社会建设和国家基础能力建设三重目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封帅进行了题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国别维度的多元进程与挑战》的分享。他的研究聚焦于“国际关系研究如何参与到人工智能治理的领域”这一热点议题,指出这一研究的抓手在于主权国家,提出国家维度的治理路径选择主要有三种:其一,以美国为代表的权力目标导向的治理路径,以维护智能领域的霸权为基本特征;其二,以欧盟、英国、印度等为代表的安全目标导向的治理路径,突出特征是监管优先;其三,以中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展目标导向的治理路径,将治理工具与发展战略结合,希望实现技术和产业的赶超。他认为,在无政府状态的制约下,多元化与竞争性将成为国家维度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主要特征。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曾庆捷对第一单元研讨进行了总结点评,对前六位老师领域广泛、理论扎实的汇报表示了肯定,并就研究设计、案例选择、数据选取、变量选择、类型界定等进行了评议,与发言人进行了互动交流。
第二单元研讨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殷之光教授主持。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张振洋进行了题为《领导注意力配置何以推动试验性政策执行?——基于J市“门前五包”责任制的分析》的分享。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注意力配置和“模糊-冲突”模型,他建立了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对J市“门前五包”责任制的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领导注意力的转变导致了政策属性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政策执行模式的转换,最终推动了试验性政策走向常规化。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苏若林以《全球安全倡议与冲突调停模式创新》为题作相关发言。她在梳理数智时代国际冲突的复杂性特征、分析当前国际冲突管控困境的基础上,抛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参与到调停领域会有什么新的不一样?她认为在全球治理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混合主体在冲突调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加公正和均衡的冲突解决方案。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曾庆捷以《苏联援助与第三世界的土地改革》为题作相关发言。通过具体关注土地改革领域,他研究了大国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模式和国内改革的选择。通过研究,他认为苏联援助可以通过规范传播、改变他国政治力量对比、提供改革所需的物质资源这三个渠道促进第三世界的土地改革,指出冷战时期苏联为意图摆脱西方国家控制、快速实现现代化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个发展模式。非西方国家的援助也可能被理念和信仰所驱使,并推动受援国开启实质性的社会改革。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预聘副教授周光俊以《民族国家的演进与民族统一主义的变迁》为题进行了相关发言。他以“马其顿综合症”为引,指出民族统一主义是民族国家建设进程中的产物,族群和领土是其核心要素,因而讨论民族统一主义需要在民族国家的情境下展开,变迁中的民族国家使得民族统一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涵、结构和指向。在发展中,民族统一主义随着民族国家的演进发生了一定的变迁,从对外到对内再到对内对外的结合。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郝诗楠以《何以“互看生厌”?——公众情感极化对西方民主制的冲击》为题作相关发言。他认为当情感分化转为情感极化再进一步转变为政治极化时,其就会对西方民主制产生冲击,如破坏共识文化、削弱跨党派合作能力,甚至可能导致民主倒退。这一冲击不仅在类似美国两党制的国家,也逐渐在多党制国家显现。他还梳理了未来可以拓展并深化理解与应对情感极化现象的三个方面。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预聘助理教授马猛猛以《生活治理与生命政治的冲突机制与协调可能——以上海市Y区人工智能社区建设为例》为题作相关发言。他指出人工智能开始赋能和嵌入社会治理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被社会治理的需求和政策导向所影响。通过以上海市Y区人工智能社区建设为例子,总结了生活治理的生命政治困境,认为生活治理的关键不在于无孔不入的细微服务,而在于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承担公共责任。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长聘教授吴新叶对第二单元的研讨进行了总结点评,他对发言人展现出的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如何调和探索进行了点评,并指出未来政治学研究离不开发展和安全两大主题,并对比较政治、国际政治与中国政治之间的学科对话讨论可能尚不够充分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第三单元研讨由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预聘副教授李博英主持。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敏以《中国治理体系中的基层负担:生成、类型与减负路径》为题作相关发言。他的研究通过搭建一种超越国家内部视角的综合性分析框架来认识基层负担的加重机理。他区分了四类基层负担,即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性负担、经由自下而上表达的转派性负担、面向属地区域的内治理负担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展示性负担。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要走一条“分类治理”的路线,通过消除繁琐、厘清边界、增加能力和防止内卷等减负路径来切实减轻四类基层负担。
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丁迪副研究员以《中美大国关系安全化的理论诠释与现实应对》为题作相关发言。她从安全叙事、叙事主体、应对方式等方面比较了巴黎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的既有安全化模式,其研究构建了一套以环境、动机、路径、互动四要素组成的安全化分析框架,揭示安全化议程对大国关系的影响,上述四要素的表现及相互影响的结果使安全化呈现收敛与扩张两种形态。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江天骄以《论中国威慑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为题作相关发言。他认为实际上传统经典理论研究多多少少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中共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的战略目标,关于中国威慑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其中应有之义。原来的研究大多从美国角度入手,最近的研究开始从中国的视角出发,或者跳出大国的视角进行研究。他认为中国威慑理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在未来需着眼于三个主要方向:首先是袪魅经典,其次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最后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预聘助理教授王蕾以《妇女组织与军备控制:边缘视角对规范谈判的影响》为题作相关发言。她以四个案例作为分析对象,讨论了将性别视角引入军备控制规范制定进程的尝试在不同议题领域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为相较于大国,中小国在规范谈判中更易对性别视角做出正面回应,但是中小国家并不会无条件接纳与支持妇女组织提出的观点主张。
上海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翊以《民族主义的谱系与战争制造国家——基于非洲四国民族国家建构的比较分析》为题作相关发言。他提出在肯定战争制造国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战争类型、战争的驱动力性质以及突出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民族认同来改造蒂利的理论,从而将战争范式带回到对非洲现代民族国家政治发展的分析之中。他通过对非洲四个国家的案例分析,解释了民族建构的反向运动,揭示出在国族建构模式下,族群性与国族认同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要避免对制度抱有浪漫式的想象,但也不该采取工具式的态度。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预聘助理教授李虎以《选举、竞争性与民主:重思当代西方的“选举主义”民主观》为题作相关发言。他主要关注“民主”的概念问题,对什么是“民主制度”、民主和非民主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探讨。他指出,选举主义民主观作为西方学界和社会中的主流民主观念,将竞争性选举视为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素,但是却并未明确竞争性选举的概念,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选举的程序标准、效力和竞争性等不同概念。因此,他提出要重新检视选举主义民主观,特别是批评性地评估其中关于竞争性选举的主张,这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西方民主政治,而且可以促进形成更具有包容性的民主观念。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教授鲁传颖对第三单元的研讨进行了总结点评,他指出发言学者的研究都很有意义,在一些研究视角上很有创新性与启发性。同时,他还就一些研究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与补充,并与参会学者展开热烈讨论。
第四单元主持人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敏。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季程远以《中国国家形象建设中贸易压舱石效应的激活机制》为题作相关发言。他指出贸易压舱石理论对解释中国国家形象建设问题的不足之处,认为贸易压舱石效应需要其他因素的激活。基于2006-2019年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数据,他构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测量,并结合联合国投票数据库和全球事件、语言和语调数据库(GDELT)等,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测量结果印证了决策精英态度与媒体舆论环境是贸易压舱石的激活机制的研究假设,同时表明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际领导地位的认同不能仅依赖经济,国家形象建设任重道远。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耿召以《大国数字技术国际标准化竞争主导》为题作相关发言。他通过数字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逐一探讨了大国数字技术标准化竞争的规律:在数字技术研发阶段,大国通过主导标准赢得技术主导权促使该技术标准的未来形态呈现诸多不确定性,使数字空间国际规范建设面临更大挑战,也进一步提升了数字空间的脆弱性;在数字技术推广阶段,大国采取一系列技术性贸易措施,引发一系列标准专利纠纷,以标准为手段争夺数字技术的市场与商业价值;在数字技术深度应用阶段,安全成为影响大国参与数字技术国际标准化的关键要素,围绕数字技术国际标准建设的差异化路径偏好阻碍了全球统一标准的形成。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预聘副教授李博英以《关于建筑碳审计的理论思考》为题作相关发言。她从分析中国开展建筑碳审计的必要性、国外建筑碳排放审计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外建筑审计对我国的等三方面分享了关于建筑碳审计的理论思考,指出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首先使建筑业实现“双碳”,否则将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吴洁以《仁慈之政:跨地域患者组织与医保政策扩散》为题作相关发言。与以往多从“国家中心”入手研究社会政策扩散机制不同,她提出社会视角的研究进路。通过对罕见病患者组织的田野调查,她分析了社会力量在政策扩散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指出这一研究有利于促进对中国福利政治以及社会政策扩散自下而上路径的理解。
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丁迪对第四单元的研讨进行了总结点评,她全面总结了各位学者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内容,高度认可这些研究的学术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会议最后,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教授吴新叶进行了总结与致谢。吴新叶教授高度评价了参与本次学术会议的青年学者,认为各位青年学者做到了对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开拓与研究问题上的创新,指出本次会议的发言内容可以基本归纳为“发展”与“安全”两大主题,参会作品都体现出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知识储备,彰显了青年学者的风采。最后,吴新叶教授对所有组织本次会议的人员以及志愿者表示感谢,同时对未来各位学者能够到同济进行学术交流探讨表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