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而融入世界体系,期间恰逢新一波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浪潮的兴起、昔日落后地区的崛起,中国先是世界转型的一部分,继而成为世界转型的促进者。鉴于中国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崛起的历程,以权力转移、问题转移、范式转移为核心特征的世界转型对中国影响巨大,构成中国制定和实施国际战略的基本外部环境,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构成中国战略框架的核心影响要素,而构建科学完备的国家战略体系成为中国全面开放的基本诉求。
       建构科学的中国国家战略体系,应强调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的内在协调,以国家实力的理性评估为基础,明确战略目标的渐进性和确保总体布局的合理性。科学的中国战略体系至少应包括三个相辅相成的层面:国家战略、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其中,国家战略是基础,其完善迫在眉睫,且需进一步加强未雨绸缪的整体谋划能力;全球战略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加强国际体系的塑造能力;地区战略是依托,应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巩固中国的地区经济主导地位,将东亚塑造为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依托地带。
本书系以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为核心关注,以中国崛起为经,以大国比较为纬,汲取“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古老智慧,积极推动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丰富和完善。迄今,本书系先后出版《中国国情演讲录》、《未来十年中国的战略走向》著作2部,其中《未来十年中国的战略走向》英文版由Springer出版。

 

中国国家战略书系编委会
主  编:门洪华(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同济特聘教授)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门洪华(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同济特聘教授)
王京滨(大阪产业大学经济学部学部长·日本)
李熙玉(成均馆大学中国大学院院长、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韩国)
沈大伟(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
周天勇(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唐勇胜(国防大学战略部副主任、少将)
曾锐生(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所所长·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