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2020年4月28日,由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主办的“全球抗疫与治理”线上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本次报告会分为两个报告环节和一个讨论环节,学院9位教师做专题报告、2位教师进行点评,共有近200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副院长郑春荣教授主持报告会。
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门院长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当前的疫情是对大家的严峻考验,鼓励学院师生在做好防疫抗疫的同时心系学术,对当前特殊形势多加思考,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加强研究,把危机化作学术反思、学术进步的重要机会,为政策研究、形势判断做出同济国政人应有的贡献。门院长感谢为本次报告会做出准备的各位报告老师,预祝本次线上报告会圆满成功。
首先进行的是主题为“疫情防控中的国家与社会”的报告环节。第一位发言的是余敏江教授,他的报告题目是:疫情防治的社会治理根基——兼谈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向度。余敏江总结分析了国内社会本次抗疫的优势,即全民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科技支撑;以及存在的不足,包括:法治缺失、形式主义、协同性不足、循数治理理念还需加强等。余敏江给出了一些改进治理的对策建议:加强韧性治理、整体智慧化治理和动态精细化治理,尤其需要打造打造智慧平台,对算法权力进行赋权与限权,以及政府的理念、结构和能力的系统化更新等。
院长助理兼社会学系主任孙明副教授发言的主题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应对防疫工作的下半场”。他对居民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和社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广泛社会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精细化处理。调查发现,居民对抗疫社区工作基本满意,但防疫知识存在盲点;一线工作者的防护物资存在较大缺口;不同性质单位获取和配给防护物资存在差异;部分居民没有储备防护物资,高龄人口需关注;“无口罩”群体刚性外出不减,感染病毒风险较高。他随后给出针对性建议:防护用品发放重点要考虑一线防疫工作人员与重点职业人群,注重资源下沉与任务下沉相协调;社区防疫工作要关注边缘群体的处境,做到全覆盖、无盲区。
王传兴教授的发言主题是“新冠疫情下美国联邦政府与州/地方政府之间政治关系及其意蕴”。他首先分析了“弹性与对抗性兼具的美国联邦主义”,指出美国分权主义和联邦主义的对抗性对抗击疫情有利有弊。他列举了很多实例来分析新冠疫情下的美国联邦政府与州/地方政府之间的政治对抗性,如特朗普与地方政府相左的发言以及相互的批评指责等。他然后指出美国对抗性政治恶化下的疫情应对,带来严重的国内国际政治后果,不仅引发国内信任危机、暴露国内治理能力不足,而且会带来国际“外溢”效应,甩锅中国、断供世界卫生组织都是其表现。
王甫勤副教授的发言主题是“上海市民对新冠肺炎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他指出,民众反应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他的研究的现实背景。研究的理论背景是,风险认知是重要的健康预测机制。通过与同事一道对调查数据进行社会学专业处理后,他发现以下现象:对新冠肺炎的担心程度存在性别差异,普遍女性高于男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高等教育者相较于中低教育者大;中产阶层担心程度低,白领工人阶层高;媒体关注疫情时间越长,担心度越高;对政策了解程度越高,担心度越低,等。对这些现象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发现:民众对新冠肺炎的担心恐惧程度较高,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不同群体的风险感知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存在社会性;媒体扩大效应明显,如何引导风险传播是疏导民众恐慌心理的重要条件;政府信任是民众克服恐慌心理的重要基石与保障。
第一部分的发言结束后,邵春霞教授做点评。她指出,这一环节的发言从多方面展示了新冠疫情治理的丰富图景,研究方式各有特点;既有建立在扎实数据基础上的定量研究,也有建立在深入观察和理论思考上的经验研究。这些报告分别从全球治理、基层治理和比较研究的角度展开,对体制效能和我国治理现代化的取向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让大家深受启发。邵春霞认为我们需要在两个问题上进行反思。其一是体制效能的问题,要通过对制度进行反思,补齐治理短板;其二是要对治理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反思,要进行科学的、全过程的比较,不能错位比较。
报告会第二环节的主题是“疫情防控中的全球治理与外交”。夏立平教授以“全球抗疫背景下中国对中美关系的治理”为题,分析了疫情背景下中美关系可能出现的新变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夏立平首先评估了疫情下美国变相升级经贸战的风险,分析了其可能采取的手段。他指出美国采取的手段包括:联合盟国和伙伴国家制造舆论压力,企图向中国索赔;联合西方国家经济体打造货币壁垒,针对中国打造有极强排他性的货币联盟,将经济战扩散到金融领域;在要求中国执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同时,力图将供应链从中国转回美国。鉴于现有形势,夏立平认为中美两国应成立由政府首脑牵头的抗击新冠病毒的高级别委员会,为抗击疫情提供政治保障;中美两国应该在G20框架下就国际抗击疫情进行合作,为抗疫提供相应资金;中国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美国在疫情过后进行“秋后算账”;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既拓展和经营好国内市场,又努力确保中国在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稳定。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钟振明副院长作主题为“疫情危机下的国际话语权竞争”的发言。在当前世界各国一方面聚焦国内抗疫,另一方面围绕疫情治理、国家责任、抗疫合作、抗疫信息传播等展开激烈的话语竞争的背景下,钟振明分析了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基本途径,以及如何应对全球疫情下的话语权竞争。他认为,美国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期间恶意攻击、污名化中国,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国际话语权竞争。为此,我们应该通过政治议程设置、学术议程设置、媒体议程设置和制度议程设置等途径构建起自己的国际话语权。钟振明表示,我国要抓住此次危机提供的机遇,通过确立指导理念和政策、发掘战略性国际话语、设计媒体战略和搭建国际制度平台等,应对此次的话语权竞争,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沈洪波副教授以“全球抗疫中的中国和希腊”为题,介绍了新冠疫情期间的中希关系发展,并探讨了中希战略伙伴关系的构建问题。沈洪波首先介绍了希腊抗击新冠疫情的形势。希腊在疫情爆发后采取了高效的行动,但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和社会动荡风险,表现在病毒感染风险可能加剧和经济受到打击过大等方面。其次,她谈及抗疫期间中希关系的新发展。在中国疫情爆发后,希腊支持中方立场并为中国民众祈福。而在希腊疫情爆发后,希腊采取了类似中国的方案来防控病毒,中国也向希腊援助了大量物资。双方高层密切互动,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最后,结合中希两国在欧债危机应对和新冠病毒危机应对中的合作情况,沈洪波认为,中希战略伙伴关系的构建应采取战略性社会构建的路径,实现战略伙伴关系中相互信任、相互保证、相互成全三者相协调的目标。
范靖宇老师以“流动性与风险社会——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视角”为题,从社会理论中流动性与风险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对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探讨。他表示,通过对流动性的程度和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高流动、高风险的。结合治理理论,范靖宇认为,疫情治理中应强化沟通,以及开展合作抗疫、团结抗疫,以社会的协同行动应对风险。反映到具体的实践中,疫情治理应对流动人口实行全方位、实时化和动态化的管理;要夯实基础,政府管理要向社区下沉,建立以街道-居委会为核心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推动国家-城市风险应对体系建设。
刘笑阳助理教授以“新冠疫情视野下的全球化:共同利益与大国责任”为题,界定了当前时代的全球化的特点,思考了世界大国的战略选择。刘笑阳首先从共同利益的视野出发,认为当前的全球化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全球化已经得到了深刻的发展,不再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目标或选择,而是一种必须要承认的客观事实;第二,共同威胁开始同共同获益一样,成为推动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来源;第三,当前的全球共同利益更需要以全球化的方式加以保障。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大国要重视自身的责任,要认识到将本国管控好、治理好就是为全世界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大国应重视同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应相互协调、有效互动,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治理的国际合作。
第二环节的发言结束后,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特聘教授李滨老师作为点评人,提炼了这一环节探讨的主要问题。他指出,这一环节的发言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全球化时代下的大国责任问题。一方面,美国在抗疫过程中不负责任的现实恰恰反映出各国应该秉持责任共担的价值追求,各国应思考制度的构建和合作途径的选择问题;另一方面,虽然中国采取的各项抗疫措施的有效性有目共睹,但我们也要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话语权。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与会师生积极互动,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对“全球抗疫与治理”这一主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此次线上学术报告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总结讲话中,门洪华院长首先肯定了此次学术讨论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与会老师的发言准备充分,各有特色,思考深入。随后他代表学院向各位老师的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门院长肯定了线上学术讨论这一新形式,并表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将会继续组织高水平的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