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和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上海-釜山合作论坛暨“东北亚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论在同济大学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的韩方代表有韩国东西大学副校长曺增成教授、韩国前驻华大使辛正承、韩国前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李先进、韩国前驻日内瓦大使朴相起、韩国前东北亚合作大使丁相基等人,以及韩国国立外交院、东西大学、东义大学、韩国海洋大学、同德大学、昌源大学等韩国高校以及韩国大亚E&C公司、SND流通公司、EASTERN MARINE公司、KISOO公司等企业的数十位专家和理事代表;中方代表包括来自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来自红星美凯龙、沃德传动、海航大集科技等企业界代表。与会代表围绕变动中的世界格局、东北亚国际关系、企业家眼中的中国与世界、中韩关系、城市治理视角下的上海-釜山合作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届论坛开幕式由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主持。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韩国东西大学副校长曺增成、东西大学中国研究院所长辛正承大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江波副校长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他回顾自去年9月辛大使访问同济大学并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上海-釜山合作论坛”从创建到召开首次论坛会议的进程,指出第二届论坛的召开正值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具有重要的意义。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今年11月,习主席在越南会见韩国文在寅总统时指出,良好的中韩关系符合历史和时代大势,也是两国人民共同愿望,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论坛紧扣新时代的发展主题,他相信论坛将在经济贸易、人文交流等层面进行深入研讨,为夯实中韩共同利益基础、妥善处理实际问题、积极面向东北亚合作未来、推动上海与釜山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启示和建议,给两国和两地人民带来福祉。

 

东西大学曺增成副校长在致辞中代表东西大学对同济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各位专家参与此次论坛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强调近来中韩两国发展呈好转趋势,釜山和上海两座城市的关系也应更为亲近。他指出,釜山是东北亚的一个重要城市,与中国多地区多领域有实质性合作,而上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城市,中国的诸多变化起源于上海,他希望通过“上海-釜山合作论坛 ”的持续举办,不断增进两国之间交流与合作。上海、釜山分别作为两国的中心城市,双方的专家应同聚一起探讨符合两国发展的切实建议和方案。

 

上海-釜山合作论坛的韩方发起人、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韩国前驻华大使辛正承在致辞中表示非常开心再次访问上海,并对中共十九大的召开表示祝贺。辛大使坚定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终将实现。他认为近期中韩关系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萨德问题,随着中韩合作的拓展,政府层面和民间层面的交流正恢复活跃切。他相信经历了困难时期,中韩关系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地方城市的交流对两国关系的缓和,乃至解决两国关系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开幕式后,与会嘉宾进行了会议的合影留念。

 

本次研讨会的首场报告主题为“变动中的世界格局”,由辛正承大使主持。韩国东义大学的金泰完教授以“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和合作”为题,借助国际关系理论与民意调查结果,分析了中美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竞争和冲突及其影响变量,尤其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体系结构的影响。他提出了关于国际间如何进行合作的最大化和冲突的最小化等问题的建议和蓝图。他的发言从“中国与美国的合作”、“谁是美国的敌人”、“中国与美国的冲突和竞争”、“一带一路”以及提出政策建议等五方面具体展开。金泰完从自由主义出发认为中美在经济领域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加强贸易方面的多边合作,从现实主义出发认为中国的崛起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之间是存在冲突与竞争的。他认为中美竞争与合作是并存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争取做到合作最大化,冲突最小化,同时需要持续不断的交流,以增进互信。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副院长王存刚教授以“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关于世界格局走向的基本判断”为题,就世界格局走向的确定性和世界格局走向的不确定性发表了言论。他强调在世界格局走向的确定性中,美国在未来短中期内仍是世界头号强国,在世界格局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继续呈相对下降趋势;国力继续上升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中央的地位将日益巩固,在塑造新世界格局的进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整体实力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均呈下降趋势的欧盟,在塑造新世界格局中的能力也在继续下降;俄罗斯、日本两国的国力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难有大的提升,塑造新世界格局的能力有限;整体实力趋强的新兴市场大国塑造新世界格局的能力和愿望均在提升。在世界格局走向的不确定性中,主要存在中国发展面临诸多重大挑战,欧盟内部纷争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大小难以判断,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未来普遍面临发展难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总结认为世界格局正是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交织中演化。

 

韩国同德大学李东律教授围绕“中国全球治理体制改革对美中关系和全球局势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以中国“一带一路”为例肯定了中国以规则制定者的方式参与到全球治理,并以中美双方外交战略的变化为基础,提出了对国际局势的新思考。他介绍了自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由抵抗、消极参与到主动参与引导变化,并进一步成为一个参与制定规则的国家的进程。他认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变化,新兴国家发言权有所提高,主导权也由西方国家转化为非西方国家。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路径,更好的解决方案,更好的中国智慧,这表明中国已经超越了传统大国的立场,走向了强国战略。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根据自己国家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他认为在变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尤其是“修昔底德陷阱”以及中国如何克服来自美国的牵制和阻碍而实现崛起目标。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滨教授以“嬗变中的世界秩序”为题,从速度放缓但没有逆转的经济全球化、受到修正的新自由主义国家政策以及国际政治的新动向等方面对世界秩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李滨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正在面临着嬗变的状态中,新自由主义的政治与经济范式正在受到挑战,但又没有替代性的范式能全面替代这种范式,未来的世界秩序正于一种变化的不确定过程中。他认为世界秩序稳定的背后是有一定的经济范式和政治范式的。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仍在发展,但发展势头开始减弱,发展经济体在这期间的作用增大,而发达经济体作用正在减弱;另一方面,新自由主义倡导的政治秩序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变化,放纵经济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国家政策开始转向重新调整,这有待于其社会内部各种力量的较量。此外,他认为国际政治发生了新动向,一是西方改造发展中的异质国家的势头衰减,二是一些非西方大国对西方的战略围堵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回应,三是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的作用加强。

 

四位学者专题发言结束后,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的周敏凯教授和韩国前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李先进进行了评论。周敏凯指出两位韩国教授关注的是中美关系与中国,两位中国教授从宏观上解释了世界格局的变动。他总结了以下三点:第一,目前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能否根本变化取决于中美。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充满着机遇和挑战,而应对风险的关键是国家的治理能力。第三,两位韩国教授谈到的中美关系中竞争和合作是常态。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而美国则尊重实力、不尊重感情,以美国优先为筹码,讲利不讲义,因此中国不应该对美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坚持制度优势,后发优势,只有中国梦实现了,美国才会真正的尊重中国。李先进认为中美要达成双赢的关系,也要关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以大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构建中,他从新的角度——周边中小国家的立场出发,认为中美构建世界新格局的过程中,包括韩国在内的中国周边国家会通过观察中美的行为方式来判断今后的地区秩序。他强调在新的东亚格局构造过程中,不一定只有大国才能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中美要实现双赢,就要关注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才能对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第二场研讨议题为“东北亚国际关系”,由同济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中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淑妍教授主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武心波教授以“东亚地区国家和国家集团崛起的历史逻辑探析——东西比较视角”为题,分析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重心向西转移后再回东方的国际背景之下,以冲突性崛起为标志的西方国家崛起的逻辑和以包容性崛起为标志的东亚国家崛起的逻辑之间,有着各自的表现和特点,并强调要回归东亚逻辑。他认为,世界重心再回东方是一种长远历史趋势的回归。他分别分析了西方国家崛起的逻辑和东亚国家崛起的逻辑,认为西方国家的崛起是一种冲突性的崛起;东亚国家的崛起是相互包容而形成体系,有序而相互包容,是一种包容性的崛起。迄今为止共出现了三次国家集团或国家集团相继崛起的浪潮,给世界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强烈震撼。第一次浪潮是日本的迅猛崛起;第二次浪潮是亚洲四小龙国家集团的崛起;第三次是中国的崛起。可以预见的是,不远的将来我们还很快会迎来第四次浪潮,即由印度、越南为代表的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群体性的崛起,加速东亚整体性的崛起进程。之后,他指出两大逻辑的碰撞之中,东方逻辑被西方逻辑所颠覆。最后,他强调要回归东亚逻辑。中国的全球布局和一带一路建设要给日本、韩国等提供足够的战略空间和地位,要充分发挥日韩的独特作用。一个良好的中日韩三国关系,是维护亚洲繁荣稳定的重要战略保障。同时,支持中国的崛起就是支持东亚多国的发展和崛起。中日韩要努力排除西方冲突性逻辑的干扰,弘扬东亚精神,共创亚洲与世界的美好未来。

 

韩国东亚大学中文系元东郁教授以“东北亚合作新愿景:东北亚+责任共同体构想”为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东北亚地区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性、复杂性等三个因素已经成为常态。具体来说,中国的崛起导致中美间竞争格局形成、世界经济长期停滞和两极化深化、孤立主义及贸易保护主义基调加深、极右翼平民主义和权威主义的扩散引起的民主正当性危机和恐怖主义的扩散。东北亚各国相互依赖性在提高,但东北亚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冲突也在不断提高。他分析了文在寅政府对外政策中“东北亚+责任共同体”构想的含义,认为韩国作为特殊的“强大国家”,处于被包围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比起强国间阵营对立的结构,重视和平与合作的环境更符合韩国的国家利益。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院长助理钟振明副教授以“美朝之间强压型互动的联盟分化逻辑”为题进行了专题发言。他探究了美国和朝鲜近年来出人意料地对彼此采取强硬对抗政策的原因,并借助楔子战略的新概念,对美朝之间强压型互动进行分析,认为美朝同时采取了针对彼此的强压式楔子战略,并分析了美朝两国运用强压式楔子战略存在各自的动机、条件和手段。他认为,美朝之间强硬对抗造成了中韩两国同时在东北亚的联盟结构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为应对此局面,各方需在政策优先目标问题上重塑共识,避免通过进一步对抗的手段破坏本已脆弱的半岛地区安全结构。未来危机僵局的解决,需要各方重塑政策目标的优先考虑方向,克制运用旨在造成对手国家关系发生分化的强压式楔子战略,并强化基于问题解决的合作。

 

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所长李弘揆教授以“东亚地域主义和东亚市民社会的角色”为题,提出了以国家中心说为基础的东亚地区主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他指出,东亚地区主义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世界观和国家利益之上的普遍逻辑无法使真正的东亚地区主义成为可能,反而会导致中美两个之间矛盾进一步升华,甚至不可避免导致冲突。为解决这类问题,东亚国家需要共同努力,培养理解东亚并能够指向共同发展的青年人才,同时要构建中日韩三国的共同平台,加强东亚市民教育,构建东亚民间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

 

第二场研讨的专家发言结束后,韩国昌源大学李周炯教授和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教授夏立平作了相应评论。李周炯教授总结道韩中两国要增强对对方的认识,指出好邻居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夏立平教授在评论认为,东亚地区从长期看正在经历崛起的过程,但在东亚崛起发展过程中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朝核问题,这加剧了东亚国家之间负面关系的发展;二是美国作为影响东北亚最大的外部因素。特朗普从地缘经济的角度看待东北亚国际关系,且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存在不确定性。他认为中韩两国在应加强相互间沟通和协调,同时要促进市民社会对东亚一体化的积极因素。

 

第三场研讨议题为“企业家眼中的中国与世界”,由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门洪华首先指出,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干细胞,它关注的不仅在于自身利润,更有社会价值的体现。企业家眼中的世界是丰富的、灵动的。企业界人士如何看待中国崛起与世界变革二者的关系,值得我们关注。而关于中韩合作,它的机遇是永远存在的,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中韩合作的基石是经济合作,企业合作堪称基础中的基础,企业家的认识有其独特性,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红星美凯龙集团执行总裁李建宏先生在发言中首先展示了一幅中国地图,在各省份的位置分别标注了世界上与之GDP差不多的国家,由此阐发了企业家眼中看到的我国各省份发展。他介绍了中国领军企业BATG,指出中国企业由民族品牌到世界品牌是有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机遇之外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李建宏接着客观地分析了中韩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两大挑战,其一是东北亚局势的紧张,其二是美国对中韩关系带来的挑战。李建宏向韩国各界代表分析了中国企业正在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取得最新重大进步,希望韩国朋友正视中国的发展,并指出未来的十年将是中国企业在全世界积极进取的十年。

 

沃德传动(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炜先生在发言中首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分析了中韩企业家在对文化认识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的相通性。他继而指出,互联网的发展让全球沟通变得非常便捷,未来人类还将迎来一个物联网的世界,其以“协同、分享、共赢”为核心的理念必然给中韩企业带来更大的合作空间,这为中韩友谊发展提供了条件。他针对第一届上海-釜山合作论坛中自己关于“求同存异”的理解做进一步阐发,提出自己关于中韩发展的认识,呼吁和而不同。他同时认为,中韩的选择都会受到朝美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希望中韩达成广泛的合作机制,避免被带入朝美的战略布局当中。最后,胡炜希望引导韩国代表沿着企业的价值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韩方大亚E&C代表理事姜大昱在发言中认为,中国未来会以更强大的力量作用于国际关系,这与中国的实力分不开,但他认为,如果想要增进双方民众的了解,就要有对双方文化的深入理解,这样才能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他指出中国现在有许多社会问题,比如房地产市场、老龄化等问题将会影响中国内需的发展,他认为中国应该有相关的政策去处理这些问题。

 

韩国SND流通代表理事姜宗完以物流和高速公路服务区产业为例,分析认为中韩经济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他希望能在中韩贸易发展的瓶颈期,以平台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寻找合作,也希望中韩学界和政界人士将来会对这些问题予以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的关注。

 

韩国EASTERN MARINE理事金成勋在发言中提到,韩国民营企业处于严峻的市场和竞争环境中。受中韩关系的影响,中韩企业合作处于挑战与机会并存的时刻。我们可以创造沟通,但是凭一个国家、企业或个人的力量还不够,他希望“上海-釜山合作论坛”这样的会议能为民营企业在两国关系存在问题时如何走出困局提供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政策建言。

 

法务法人和友顾问、韩国前驻日内瓦大使朴相起认为中韩关系出现危机,影响了中韩贸易,韩国对华投资呈现减少趋势。他认为韩国企业参与对华贸易也遇到很多的壁垒(中国薪资水平上升、投资环境变得更加微妙等),很多韩国企业家都感受到变化。此外,他认为韩国现在也增加了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投资。他期待中韩自由贸易区协议能够让韩国企业家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地留在中国,并助力中韩投资合作。

 

第五场研讨主题为“中韩关系”,由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夏立平教授主持。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的仇华飞教授以“美国学者研究视角下的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为题发言。他围绕中国崛起对西方的影响、美国遏制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以及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中美关系,认为2017年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互访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和平崛起时代的中美关系开辟新航向。

 

韩国东西大学国际学部国际贸易系金鸿律教授以“近期韩中间的非关税壁垒内容和应对海关通关延迟方案”为主题发表了对中韩经济关系的看法。他认为萨德事件和中国非关税壁垒是两国经贸关系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采取AEO认证和FTA制度可以提高中韩两国贸易。他以过去三年中中韩贸易量持续下降的数据为基础,提出在非关税壁垒中通关延迟是造成对华出口的最大障碍。他根据实地调查指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萨德问题,二是中国非关税壁垒。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郭锐教授围绕“新时期中韩关系发展:问题与思路”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从文在寅总统对中韩关系的考量及举措、中韩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新时期推动中韩关系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对中美韩三边关系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他认为“萨德”问题是中韩建交25年来遇到的一个节点性问题,是中韩两国长期忽略军事安全领域的对话沟通及合作,使得萨德问题被无限扩大的结果。他指出当前中韩关系发展存在美韩同盟强化桎梏中韩关系发展和中朝传统友谊对中韩关系的束缚两个问题,并认为中韩两国可以通过相互理解与合作来增强中韩战略互信水平,突破彼此间军事安全领域对话与合作的长期短板。他主张中韩应主导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中国应坚持朝鲜半岛南北平衡政策,并推动中美韩功能性三边关系新发展。

 

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责任研究员具声哲在主题为“新时代韩中关系”的发言中认为,美国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这一措施导致了中韩关系走向恶化,中韩两国为了合作都采取了让步。他提到韩国希望中国进入新时代后,能发展与韩国的“革新”、“相生”、“沟通”、“包容”关系。

 

四位发言结束后,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吕蕊博士和韩国的中国调查担当官郑焕宇先生进行了综合评论。吕蕊分别对以上四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她表示讨论中韩关系时,无法忽视美国和朝鲜等国家带来的影响。郑焕宇从外交领域和经贸领域两方面分析中韩关系。他认为在中韩两国在外交安全领域要解决不和谐因素扩大合作空间,协调双方利益。在经贸领域,两国早已是相互依赖和补充的关系,当前也已进入实质整合阶段。他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政策和文在寅政府的政策分歧并不大,双方均将对方看作重要的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在进入新时代之后将变得更加强大。

 

第六场研讨主题为“城市治理视角下的上海-釜山合作”,聚焦于构建中韩两国中心城市的命运共同体。韩国国立外交院中国研究中心丁相基所长主持了该场研讨。

 

韩国海洋大学东亚系金泰万教授以“人文交流如何提高釜山与上海交流合作”为题,提出了“釜山——上海人文交流方案”这一具体构想。他以上海与釜山为例,以韩国新政府提出的“韩半岛新经济地图”为参考对象,探索了其对两大港口城市和地方城市之间带来的影响和合作的可能性,提出了积极探索确保韩国国家利益的方案,并从人文交流的角度探讨了上海和釜山的友好合作交流模式。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赵红军教授以“从中国文献看上海和釜山的经济合作与互动”为题,通过翔实的数据来分析了中国学界对于上海和釜山两大城市之间合作互动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相关研究相对欠缺,且呈现起伏不定、分布不均的态势。他认为,上海和釜山之间总体上互动较少、规模层次有限,双方合作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在学术层面,双方合作受两国关系的影响较大,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他通过对比上海和釜山的经济数据,如地位、开埠时间、人口、地理面积、GDP、产业结构、主导产业、进出口等,认为双方城市的定位、优势产业比较相似,可以开展产业合作。两座城市医药卫生、现代农业、造船业、海洋科学、移动支付、教育以及企业等方面也存在互补利益,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的朱伟珏教授以“社会资本与居住空间——上海市社区治理的一个维度”为题,在发言中指出上海-釜山城市治理有许多值得开展合作的领域。她以上海为例,展示了当前上海已经基本完成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传统里弄拆除,取而代之地是新的住宅小区。在这一过程中上海83%的居住小区均已某种方式被封闭起来。她认为物理社区空间的人为隔离导致邻里互动减弱,社会网络被削弱,犯罪率上升,认为应拆除封闭式社区门禁和围墙,打造开放式社区,通过消除一些不合理的空间隔离,促进居民的互惠性,进而提高社区社会资本。

 

东西大学国际学部国际物流系徐㽷完教授以“港口间合作竞争对釜山和上海的挑战”为题发言,认为港口吞吐量成为港口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上海和釜山都希望通过改善港口环境来提高港口的吸引力。徐教授通过对世界主要集装箱港口和亚洲集装箱港口的分析,总结出关于港口若干需求。他还通过分析港口的价值网络,提出四个要素:消费者、提供者、竞争者和合作者,认为新世纪以来的竞争是“合作竞争”、“选择性的零和游戏”、“合作中的竞争”,需明确谁是合作者,谁是竞争者。他针对上海-釜山如何开展港口合作提出建议:一是建立港口部门定期会面机制,寻找合作项目;二是通过加强人员交流来改善港口管理系统;三是建立智慧港口,加强港口管理信息共享;四是建立港口游轮网络;五是是开展轮渡商业的可行性研究。

 

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所长李弘揆教授对本场节研讨的发言分别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对未来进一步发展上海-釜山合作论坛的构想。他建议在论坛召开之时,可以同时举行双方市民交流、大学生论坛等相关活动,并选取市民、学生代表基于“一带一路”这一主题开展相应的研讨和交流活动,并针对相关问题提供志愿者服务,从而推动论坛进一步发展,承担起推动中韩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使命。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韩传峰教授倡议上海和釜山共同建立城市命运共同体,谋求合作价值增值。

 

在五场专题研讨结束后,论坛进入自由讨论环节,与会者先后就萨德问题、中韩关系中的第三方因素、上海-釜山城市治理、中韩合作及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等广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论坛闭幕式由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副院长、中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存刚教授主持,辛正承大使、门洪华院长和东西大学副校长曺增成先后对论坛做了总结发言。

 

辛大使指出,此次论坛的议题不仅涵盖中韩关系的范畴,还扩大到了全球范围,涉及领域十分广泛,较第一届论坛相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两国企业家代表加入与沟通为论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中韩两国下一代青年层次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从与会专家学者的讨论中,可以看到中韩关系发展是可以通过双方努力得到改善的。两国学者提出了上海-釜山实质交流合作方案的畅想,比如市民团体和社区之间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成果。他强调,在萨德问题是和解还是暂封的争论上,需要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的考量交流与合作,但“上海—釜山”的交流合作不应受到双边关系的影响,希望两座城市在实质领域能有更好的发展,也希望“上海-釜山合作论坛”有更好的发展。

 

门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论坛虽然短暂,但双方讨论热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以五句话为此次“上海—釜山学术论坛”作总结。一是“上天入地,天地一体”。他相信,阳光之下无事不可为。此次会议在坦诚的气氛中交流了涵盖各个领域的诸多问题。从国际关系到城市治理,既大开大合、也视野丰富,议程开放、视角多元,为中韩关系进一步发展进行了预热。二是“经贸搭桥,人文聚焦”。中韩从2008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至今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论坛的讨论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萨德问题的危险,双方都认识到了外交安全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双方也存在苦涩的记忆。中韩如何深化双边认知,加强人文交流,尤其在微观、具体的领域加深理解、达成共识变得更加重要。三是“上海釜山,大有可为”。新时代不仅仅源于中国的发展,更源于世界的改变。中共十九大所提出的“三个发展阶段”将给世界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此阶段如何看待中国的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个重大议题。从这一高度看待上海—釜山的合作将更有价值。四是“专业交叉,共襄盛举”。本次论坛议程涉及政治、经济、贸易、社会、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正如辛大使所提到的,学者、前政府官员、企业家的参与使得本次论坛独具特色,这种特色让我们的论坛更具强烈的可持续性,期待明年的探讨更加丰富和精彩。五是“感谢参与,感谢付出”。门院长对东西大学副校长曹增成与所有韩方嘉宾的莅临表达感谢,期待双方继续合作;对与会的中国专家和企业家、对九州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的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

 

东西大学副校长曺增成先生在总结发言中提到,自己出身工科,但在两天的论坛会议中学习到了很多内容。论坛讨论到外交安全领域方面很多议题,中韩两国学者有许多不同意见,激烈讨论的过程是重要的沟通过程和增进彼此理解的过程。他认为,第二届上海-釜山论坛是非常成功的,并再次感谢门洪华教授和辛正承大使所领衔的团队为此次论坛成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他承诺明年东西大学将尽全力举办好第三届上海-釜山合作论坛。

 

闭幕式的最后,门洪华院长宣布第二届上海-釜山合作论坛暨“东北亚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期待明年再聚釜山,共同谱写论坛新篇章。